发现这个项目几天了,感觉还不错,有目标,有产品,有实体,有社区,就是人气还较为欠缺。目前大家都等主网上线,但是我觉得现在软件部署的难度,对主网上线并无好处,还是要降低门槛,最好做出Windows版的发布。
下面是我这几天部署的体会。
部署的环境包括云服务器——CentOS(4核8G),家用机Windows10+WSL2 Ubuntu(32线程64G)
两种方式:官网给的编译 和 @christismith 提供的Docker脚本。
体会1:
单机多挖,一个daemon+多个miner,一定是每个miner一个工作目录。这是官网和脚本里都没提,并且默认是一个无提示的miner目录(编译版 ~/.epikminer,docker版 data/epik)。因为这个miner下还有个worker角色,我一度以为miner就是一个目录,可以生成很多不同worker实现多挖。
解决:编译版:初始化miner的时候,加上 –miner-repo参数,指定需要创建的miner目录(例如~/epik-miner-1),后面所有对该miner的操作都带上该repo参数。示例
epik-miner --miner-repo /data/epik-miner-1 init --create-worker-key –nosync #初始化miner-1
epik-miner --miner-repo /data/epik-miner-1 run #运行miner-1
注:run之前,先进目录修改config文件,为每个miner指定不同的api端口号(默认2345),否则冲突起不来。初始化带有--create-worker-key
参数是参考docker版,每个miner生成不同的worker,否则会直接用daemon的fxxxxx地址作为worker地址。(新worker地址需要转1-2EPK用作手续费,还没尝试多个miner一个worker是否可行)
docker版:创建miner时,不要用默认值 /data/epik,而是自己输入如 /data/epik-miner-1,再建就是/data/epik-miner-2、-3……。这里建议 @christismith 的脚本里做个提示。
体会2:
最吃资源的是daemon,而且大量消耗内存和磁盘IO,miner反倒不需要太大开销。在我的云服务器上,单deamon跑起来大概4G内存,同步数据高度到3万,然后就过不去了,控制台看是磁盘i/o满了。这也就是推荐配置热数据是250G的SSD原因。自己家用的PC跑了10个miner,daemon的内存占用10G,每个miner初始六七百兆,现在大部分都2-3G。CPU消耗反倒并不是很多。
体会3:
这是一个存储型项目,消耗的是磁盘和带宽,加上有较高的抵押(1000EPK/miner,还有100-200EPK的流量抵押,按现在币价是400U),反倒是适合家用高性能电脑跑起来。如果能尽快出Windows版,傻瓜式部署,推一推,再上一轮空投测试,相信就会像bzz一样火起来。但是咱们这个上线后是有真实产出的,而不是bzz主网跑空气,这样能推动对EPK抵押币的需求,币价就可在逆市中雄起。
BTW:主网上线,抵押额和产出比官方一度要审慎做好度量,当前大盘是熊市,大家都等BTC跌到1万U。现在EPK是0.3,如果人气旺,肯定会超1,但后市还会跌回来。矿工够多,散户够多,就能撑住币价,加上挖矿抵押锁仓,最好是挖矿受益在年化100~200,有助于后市不停进新人